工业5.0时代,“上海制造”能否牵头中国工业旅游的发展?

来源:小编推荐 添加时间:2019-03-06
工业5.0时代,“上海制造”能否牵头中国工业旅游的发展?(图1)

消费观念的升级赋予了旅游新的意义,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吃喝玩乐、走马观花”,求新求异的个性化需求为整个文旅行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旅游+”的概念深入到各行各业,国内工业旅游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017年年底,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提出,计划到2020年全国工业旅游新增游客1亿人次,新增旅游收入100亿元,培育100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等示范品牌单位。预计到2020年,工业旅游接待游客量达2.4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亿元。

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依托国家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支持和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小镇(街区)、创新创业基地等。

政策的支持下,多地开始积极布局工业旅游。除唐山等老工业城市迈向转型外,上海、北京、重庆等地的“都市型工业旅游”也在持续升温。2018年9月,上海发布《上海市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并同期推出5条以“走进上海制造”为主题的工业旅游经典线路。后工业发展时代,“魔都”能否探索出成功的工业旅游发展之道?

国内工业旅游发展无序,上海发展工业旅游具有优势

据资料显示,工业旅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组织的生产流水线参观活动被认为是最早的工业旅游项目。目前,工业旅游盛行于德国、英国、荷兰、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而奥地利、匈牙利、捷克、中国及印度等国家被认为是最有开展工业旅游潜力的目的地。

那么,我国的工业旅游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呢?作为国内较早涉足工业旅游的专业人士,摩梯文旅CEO黄自强认为,国内工业旅游的发展处于比较无序的阶段,缺少相关的管理机构或者行业协会。去年,工业与信息化部做出尝试,其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成立了工业博物馆联盟,并通过该联盟的号召力吸引了国内有影响力的工业博物馆以及专家团队的加入。但除此之外,仍然缺少一个专门机构为工业旅游资源制定统一的标准,促进这类资源协调有序的发展及合理利用。

除却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也很少有明确的工业旅游的相关组织,即使有一些组织也是属于民非组织。因此,在对于旅游景点的把控力、高水平的策划设计、旅游资源的调配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能力上都还是有一定的欠缺。

在黄自强看来,由于缺少国家层面及地方政府层面的“牵头者”,目前国内工业旅游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自行为之。在这类企业中,多是出于体验式营销、企业品牌推广、产业转型升级等不同目的,因此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策划设计的共识,也没有统一的组织规范协调运营组织,人才队伍也相对比较欠缺。

黄自强表示,在目前国内城市中,上海已具备全面开展工业旅游的基本条件。作为国内都市旅游的代表城市,上海拥有比较大的客源群体,还是中国最大的入境口岸,这些都是其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所在。同时,在整个旅游产品、展览展示的设计策划能力上,上海也处于国内城市中比较领先的地位。

从主体上看,在工业旅游开展初期,当地游客所占的客群比例较重。相较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工业旅游刚刚起步,人们对于工业旅游的认识还停留在工厂参观、产品推介的阶段。在客群的培育上,市场条件的成熟使得包括上海在内的发达城市,更容易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工业旅游培养受众。

从客体上看,上海具有相当充足的工业旅游资源。据资料显示,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以及现代工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地,在全国 39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上海涉及 30 个门类,在全国 191 个从制造业中类行业中,上海涉及 161 个。2018年上半年,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989.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据数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 2017 年底,上海已拥有约 290 处工业遗产,60 余家行业博物馆和 100 余处工业园区,工业旅游资源丰富。

此外,工业旅游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上海市将在2018-2020年期间进入工业旅游发展的加速期。2018年下半年,上海发布《上海市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工业旅游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播。该方案预计,至2020年,上海工业旅游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500万人次;将建成10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00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并将成为中国工业旅游示范城市。

上海工业旅游目前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依据上海市地方标准《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要求》(DB31/T392—2018)和《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实施细则(2018年)》评定,截至目前,上海市共有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达标(优秀)单位62家,包括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优秀单位21家、达标单位41家。

通过梳理后发现,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分布较散,但已基本形成以创意园区、博物馆及工业企业三种工业旅游常见类型为主要开发对象的布局。其中,工业遗产(包括创意园区及博物馆)主要分布在宝山、普陀、闵行等上海老城区,多由上世纪厂房、建筑所改造而成;现代工业企业则集中分布在嘉定、松江等郊区及浦东新区,呈“中心城区厂区遗存化”和“远郊厂区活态化”的布局特点。

工业5.0时代,“上海制造”能否牵头中国工业旅游的发展?(图2)

在21家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优秀单位中,包括7家工业企业、5家博物馆、6家创意园区及3家其它类型景点。知名企业上汽大众、宝钢的工厂,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列为“推荐参观之地”的M50创意园区,展现华东地区铁路发展历程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等均名列其中,但较其它同类工业旅游景点,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独特性。

工业企业方面,主要以生产线参观为主要内容,除上海元祖启蒙乐园外,其余6家企业均只接受团体预约;创意园区以免费参观为主,主要以办公需求、艺术展览及购物等多种业态结合的方式吸引客群;行业博物馆用以展示相关工业发展历程,免费或收费较低,且对特殊群体有优惠政策。全部21家景点中,能够真正让游客参与其中、亲身体验的不超过5家,均收费较高。

总体上看,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开发已初现规模,发展方向也较为明确,但存在着特色不鲜明、参观线路及内容单一、体验感不强、散客预约难度大等多重问题。对此,黄自强表示“上海在工业旅游的政策上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是政策真正的落地还有不小的差距。虽然对企业开展工业旅游是有鼓励,但是没有很好的消除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的思想阻力和运营阻力。在开放时间、运营管理、运营成本、资源配置方面,相对其他都市旅游产品有不小的差距。”

“上海制造”从何做起?

在黄自强看来,在目前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达标单位中,不乏可以借鉴的优秀案例,但也凸显出了一些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案例。由于上海文创产业的发展让创意园区受到了各地游客的青睐,M50、1933老厂坊等创意园区成为游客们争相造访的新型目的地。“诸如M50这样非常‘OPEN’的园区,可以成为国内工业遗产活化、工业遗产开发的典范。但是,也有一些跟风的创意园区,完全变成了商业地产项目、商业办公项目,缺乏了文化的内涵,其实也就缺乏了旅游的属性。”

至于工业博物馆,黄自强表示,目前做得好的当属上海玻璃博物馆。“由于其民营企业的属性,经营方式和开放时间都相对比较灵活,合作的方式也有很多,所以受到了广大参观者和第三方服务单位的追捧。反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建立了工业博物馆。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顾虑,开放时间比较短且合作模式比较僵化,因此很多沦为了企业展示馆,不为大众所知。”

那么,上海市该从何入手,实现“打响上海制造”为目标的工业旅游发展计划呢?

黄自强认为,打响“上海制造”首先要转变思想。在评价工业旅游景点的价值时,需用经营、运营情况及社会影响力来评估,而非以单纯的建设效果为标准。

同时,工业旅游景点的建设,需要更多的扶持和鼓励。通过激励的方式,推动优秀的文创企业、运营商等服务机构介入,创作出有变现能力的、有差异化的、优质的工业旅游产品。

工业旅游不仅是工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更涉及到了教育、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行业,除与文化、艺术类IP展开合作外,商务考察、研学旅行、亲子体验等都可成为其拓宽客源的渠道。针对这些旅游形式,上海工业旅游官网已开设专题服务板块。黄自强指出,对于在工业旅游景点中进行的参观研学、品牌发布、公益讲堂等活动,需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以这调动企业方、运营方及游客的积极性,让更多企业、展馆参与进来,促进上海品牌推广,从而促进上海工业旅游发展。

2018年下半年,上海市曾推出5条工业旅游线路,实现景点串联,这对于全市的工业旅游发展而言,是一个相当积极的信号。黄自强表示,考虑到目前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知名度整体偏低,在打造工业主题旅游的同时,促进工业旅游景点与周边知名旅游景点之间的联动,更能提升该景点的客流量及知名度。

整体而言,作为国内的“超一线”城市,上海已具备集中开展工业旅游的能力,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工业旅游能否打响“上海制造”,并从而推动全国工业旅游整体水准的提升,还需要政府、企业、投资者等各方力量的共同推进。


相关热词: 工业5.0时代 中国工业旅游
特别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